【講座】扔掉書袋聽古琴:從音樂現象認識古琴的歷史、流派與作曲

 

  時間|2020年11月13日(五)19:30-21:00
  地點|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
入場方式|臺大藝文中心網站線上登記,校外觀眾預約額滿後不接受現場候補
*目前節目已報名額滿,如有觀眾取消報名將直接顯示於網站上。請有興趣觀眾自行定時檢閱網站。
*活動當日謹接受有台大教職員工生證件觀眾現場持證件候補(18:40開放候補登記,19:25請點座位後開放候補入場),候補不保證一定能入場。
*開放候補入場後,如已坐滿,將不開放線上預約成功但遲到的觀眾入場。
演出演講|朱育賢、葉鴻霈、陳賢聖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如一絲社 (https://www.facebook.com/Silk.String.Harmony.Society/)

注意事項
1. 雅頌坊節目採實名登記,入場請準備身分證或臺大證件登記。請配合實施入場消毒、體溫量測、室內全程配戴口罩,凡體溫超過37.5度無法入場觀眾請現場辦理退票(扣除手續費)。
2. 無法配合全程配戴口罩、確實掩蓋口鼻之觀眾,請不要購買票券,您會因此無法入場也無法退票。
3. 相關防疫規定依台大藝文中心網頁最新消息為準。

古琴是中國音樂的千年活化石,古代音樂的迴聲至今仍在七弦上蕩漾,伴隨著古琴音樂流傳而下的是浩如煙海的歷史文獻,其範疇縱貫律學、美學、哲學。過往探討古琴,多從單純的文獻梳理著手,然而極少觸及古琴音樂本身,畢竟音樂作為眼不可見的存在,要深入探索並非易事。

一曲動聽的《梅花三弄》,是怎麼串起400年間的譜式與指法衍變呢?靜謐悠遠的《秋江夜泊》與瀟灑飄逸的《鶴鳴九皋》又如何折射出不同古琴流派的審美情趣,以及對古指法的解釋體系呢?知音難尋的《流水》、《陽春》以及講述蔡文姬生命故事的《大胡笳》,又揭露了古琴音樂在作曲技法上的什麼秘密呢?

如果您從未接觸古琴,歡迎來到這個講座一窺堂奧,如果您已操縵多年,更歡迎來與我們一起切磋,直探古琴音樂的核心。本講座由三位有著正統傳承的琴人帶領,以現場彈奏加上錄音輔助進行,相信這樣耳目一新的手法,能為聽眾打開一扇窗,看到古琴音樂審美全新的視野。

現場示範曲目
《梅花三弄》(朱育賢打譜《神奇秘譜》本)
《梅花三弄》(《蕉庵琴譜》本)
《梅花三弄》(《琴譜諧聲》本)
《秋江夜泊》(《梅庵琴譜》本)
《秋江夜泊》(廣陵派梅曰強傳譜本)
《鶴鳴九皋》(吳文光打譜《神奇秘譜》本)
《鶴鳴九皋》(姚公白打譜《神奇秘譜》本)
《流水》(姚丙炎打譜《神奇秘譜》本)
《大胡笳》(姚丙炎打譜《神奇秘譜》本)
*部分曲目因時間限制,無法演奏全曲

朱育賢

現為如一絲社社長、上海音樂學院音樂人類學博士生。曾任國立臺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兼任講師、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音樂組副組長。

古琴啟蒙於廣陵派湯良興教授,後赴北京受國家級虞山吳派代表性傳承人吳文光教授指導。在臺期間拜學於梅庵派釋鏡界助理教授門下。近年,專注於古譜打譜的詮釋與研究,尤重《神奇秘譜》等明刊本琴曲。企圖揭示古代琴曲的深層音樂意義,並透過演奏的實踐與理解,尋求古曲今釋的當代性。

葉鴻霈

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就讀臺大期間啟蒙於沈冬教授,並獲王海燕教授、瀛洲琴社陳慶燦老師點撥。後赴上海師從國家級非遺古琴項目傳承人,浙派姚門大師姚公白習琴至今。

專注於《神奇秘譜》、《西麓堂琴統》所刊琴曲之古指法研究、古琴音樂分析,尤其對古曲結構、調式與音階等課題有高度興趣。秉持古琴「眾樂樂不如獨樂樂」信念,一直樂於以「宅琴人」自居。

陳賢聖

現為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碩士生。大學時因緣際會於李孔元先生於臺大開設的通識課接觸古琴,後赴北京習琴於廣陵派第十二代傳人,北京中國音樂學院楊春薇教授。

研究興趣在於古琴音樂分析,尤其專注於廣陵派琴學、琴史、版本流傳、風格演變等領域,並將研究所得用於演奏,力圖發揚琴風溫厚寬和、細膩多變的廣陵梅派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