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里島甘美朗樂舞(取消)

時間|2020年6月12日(五)19:30
地點|臺大第一活動中心怡仁堂
票價|免費索票入場
取票方式|5/1於臺大藝文中心網頁公布索票辦法 3/20 更新:本場次演出取消辦理
主辦單位|臺大文學院 臺大音樂學研究所
合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

 

【關於此次演出】
甘美朗是印尼最具代表性的合奏樂種,其中又以中爪哇和巴里島甘美朗最為著名。巴里島甘美朗樂舞是當地宗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至今仍生生不息,且不斷推陳出新,不論是傳統慶典或是當代表演,甘美朗都是必備的藝術,是傳統與創新共生的最佳典範。二十世紀初期甘美朗音樂已受到不少國外音樂家與學者的喜愛,至今已成為世界音樂中重要的音樂文化。

本次表演係108-2學期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開設的兩門巴里島甘美朗課程的成果展演,由國際著名巴里島作曲家I Nyoman Windha親自授課,分別帶領初階與進階兩門課程的同學,進行一個月的密集練習,組成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演出經典作品,並邀請多名巴里島著名的舞蹈家,包括著名藝術家及學者I Made Bandem、資深舞者I Gusti Agung Ayu Warsiki、臺南藝術大學教授Made Hood、資深舞者Koming Somawati,以及兒童舞者Mahealani Putu Hood、Maile Prabayoni Kadek Hood、Keisha Anggita Pramesti。

【甘美朗在臺灣】
臺灣與巴里島的距離不遠,不少臺灣民眾也曾去過巴里島觀光,但對於巴里島當地社會與樂舞文化的認識卻相對有限。巴里島安克隆甘美朗 (Gamelan Angklung)早在1980年代與中爪哇甘美朗一起由韓國教授引進臺北藝術大學,並持續開設課程至今。之後臺師大也引進安克隆甘美朗。2016年隨著臺灣政府新南向政策的推動,臺灣巴里島甘美朗的教學推廣出現了新的契機。暨南大學與臺灣大學獲得校方支持,相繼購入巴里島甘美朗樂器和開授相關課程。2018年,臺南國立藝術大學新聘Made Mantle Hood(胡敏德) 教授,與出身巴里島樂舞世家的舞蹈家夫人 Koming Somawati一起來臺,進一步推動甘美朗樂舞文化的教學和知識傳播。

【甘美朗在臺大】
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目前購有三套巴里島甘美朗樂器,第一套為安克隆甘美朗。本所於2018年春天首度開授安克隆甘美朗課程,並於期末邀請I Nyoman Windha前來集訓,帶領學生共同演出。由於演出極為成功,且達到深度文化交流的目的,因此獲得校方進一步支持,購入兩套甘美朗,克比亞甘美朗(Gamelan Gong Kebyar)及皮影戲甘美朗 Gender Wayang。

克比亞甘美朗自二十世紀初期始在巴里島流傳,是目前最廣為流行的形式之一。Kebyar有爆破、炸開之意,克比亞音樂如突然爆開的火焰般,熱情無比,克比亞比拚表演更是每年巴里島藝術節中最熱鬧的節目之一。克比亞亦充分體現甘美朗音樂中富有特色的交織(Kotekan),透過樂器之間不同層次的對話,交織出綿密優美的旋律與節奏。交織亦是巴里島生活哲學中重要的元素,讓人民在社區中實踐共生與相互輔助的生命觀。

此套克比亞甘美朗乃由Windha老師為臺大特別挑選,並為臺大甘美朗樂團命名為Gamelan Gita Lestari,意為「永恆之歌」。2019年春季特別邀請Made Mantle Hood教授開授克比亞甘美朗課程,再度於期末邀請Windha老師前來集訓,一同參與期末展演。

2019年夏天臺大音樂學所王櫻芬教授親自前往巴里島,向Windha學習打鼓,及Windha新創的安克隆作品,並於同年秋天繼續在本所教導學生,把甘美朗課程進一步紮根於臺大。本次演出是Windha第三次來臺指導臺灣學生,更首次親自開課。

【授課老師介紹】
I Nyoman Windha
國際著名巴里島作曲家 World Renowned Balinese Composer and Musician

Windha教授畢業自巴里島藝術學院和日惹藝術學院,2005年取得美國Mills College碩士學位,擔任巴里島藝術大學作曲系教授長達38年,甫於去年退休。自1982年開始創作,作品產量極豐,在巴里島和國際上廣受歡迎,經常受邀赴國外教學,包括美國和歐洲,另外也代表任教學校出國巡演,足跡遍及歐美亞澳各洲,是國際公認最具代表性的巴里島作曲家之一,舉凡有關巴里島甘美朗的外文著作,經常出現有關其作品的討論。例如,國際具權威性的葛羅夫音樂辭典僅收錄六位巴里島音樂家,而Windha教授不但是其中一位,並被視為巴里島第三代最重要也最具國際影響力的作曲家。其作品深植於傳統,但又不斷推陳出新,並與印尼和世界各地頂尖音樂家和團體進行合作。Windha教授多次受邀擔任舊金山著名巴里島甘美朗樂團Gamelan Sekar Jaya駐團作曲家。108學年度則赴猶他州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擔任客座教授。

 

【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

從106-1學期起臺灣大學開設一系列亞洲樂舞課程,希望透過樂舞的實作,開啟三校聯盟師生對於東南亞樂舞文化的認識,印尼樂舞的課程內容包括安克隆甘美朗(106-2、108-1)、中爪哇樂舞(107-1)、克比亞甘美朗(107-2)。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因此誕生,由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師生組成,成員十分多元,來自不同國家與學習背景。除了上課時間,幾位團員更自主練習,在課外時間活用臺大資源,主動學習新曲目,延續甘美朗在臺灣的聲音,實踐「永恆之歌」的真正意義。

【巴里島樂舞藝術家】
1. I Made Bandem
I Made Bandem教授出身巴里島樂舞世家是巴里島最早在美國取得民族音樂學博士學位(1980)的先鋒。他不但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頂尖學者,也將巴里島樂舞推向國際的重要推手,更是印尼國內藝術教育和樂舞研究的重要推動者。他從1981到2006先後擔任巴里島和日惹藝術大學的校長,並在其努力下設立了碩博士班,而他經營管理藝術大學的模式為印尼其他地方之藝術大學所效法。Bandem教授曾帶團赴世界各地演出,也曾受邀在世界各大學講學,並與其舞蹈家夫人多年在美國Holy Cross College任教。Bandem教授及其舞蹈家夫人與Windha教授有多年的密切合作關係。Windha教授的許多著名作品皆是由Bandem教授的夫人Dr. Ni Luh Nesa Swasti Wijaya編舞,成為巴里島樂舞的經典作品,有些則成為學習甘美朗樂舞的必學入門教材。

2. I Gusti Agung Ayu Warsiki
為Windha教授夫人,出身舞蹈世家,父母和祖父母都是知名舞者,繼承巴里島古典舞蹈傳統。自巴里島藝術學院畢業後,長年任教巴里島藝術高中。她與Windha教授數度擔任上述Gamelan Sekar Jaya的駐團舞蹈指導,並於2015-16年在美國Holy Cross College 擔任客座。她也多次隨團赴歐亞不同國家演出。去年(2019)秋開始,與Windha教授同赴猶他州Brigham Young University擔任客座教授。

3.  Professor Dr. Made Mantle Hood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兼任亞太音樂中心主任。Made Mantle Hood教授的父親是美國著名民族音樂學家、也是將甘美朗引進美國繼而傳播到世界各地的重要推手Mantle Hood,因此胡教授從小耳濡目染。1988年,赴巴里島隨I Nyoman Windha教授學習甘美朗。在德國科隆大學取得民族音樂學博士後,胡教授先後任教於澳洲和馬來西亞的大學,2018年秋季開始在南藝大專任,是臺灣目前唯一一位可以教授甘美朗克比亞的老師。

4.  Koming Somawati
為Made Mantle Hood教授夫人,出身巴里島樂舞世家,母親是巴里島Arja的代表性演出者(Arja為一種結合音樂、舞蹈與戲劇的演劇形式)。Somawati是出色的資深巴里島舞蹈家,來臺後本學期應邀在臺南應用科技大學教授巴里島傳統舞蹈,並製作大型巴里島舞蹈演出。

5.  Mahealani Putu Hood
  Made Mantle Hood教授與Ni Nyoman Somawati之女兒,自小隨母親學習巴里島舞蹈,曾於2018年與母親及妹妹在馬來西亞與泰國表演。

6.  Maile Prabayoni Kadek Hood
  Made Mantle Hood教授與Ni Nyoman Somawati之女兒,自小隨母親學習巴里島舞蹈,曾於2018年與母親及姐姐在馬來西亞與泰國表演。

7. Keisha Anggita Pramesti
Keisha Anggita Pramesti是Windha教授的孫女,從小耳濡目染,雖年僅9歲卻已經獲得許多舞蹈比賽的獎項,更無師自通,已能演奏困難度極高的gamelan gender wayang,也能打鼓,樂舞天賦極高。此次希望藉由她的參與演出,讓修課同學和觀眾體會巴里島兒童如何學習傳統樂舞,也希望藉此提高同學們學習巴里島舞蹈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