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心
中心活動
場地租借
合作提案
出版資料庫
除了桐花、花布以及客家小炒,你知道的客家符碼還有哪些? 跳脫以往對客家想像的窠臼,快一起來「客廳」找線索!
*10/30更新 *由於校內場地安排因素,作品《無關性別》展出僅到11/6(五)下午五點,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時間|2020/10/22(四)12:45 - 13:30 集合地點|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 *博雅大廳《山狗大》作品旁 活動費用|免費,活動含輕食餐點一份 報名連結|臺大活動報名系統
「當我走進客廳 館藏品藝術交流巡迴展」運用臺大博雅教學館及綜合教學館的公共空間,展出四件精彩作品。來聽藝術家講故事吧!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臺大藝文中心 協辦單位:臺大教務處
編織工作坊「廢布漁網編水壺袋」
時間|2020/10/22(四) 第一梯次 14:00-15:40 【第一梯次報名】 第二梯次 15:50-17:30 【第二梯次報名】 手作地點|臺灣大學 綜合教學館 *實際教室將於行前通知時公布 活動費用|免費,請提前十分鐘到場
活動說明|
藝術家林資芬邀請同學們親手翻轉廢材為素材,將不用的T恤化身成可編織的布條,藉由簡易的縫與編,結合漁網再製成獨一無二的生活用品,完成品送禮自用皆宜,眾人以行動實踐不廢精神,亦連結人們的雙手與心意。
參與者攜帶: 700cc以內的水瓶、一件不穿的乾淨舊Tshirt(喜愛的顏色)
紙雕工作坊-「小小山狗大」
時間|2020/10/23(五) 第一梯次 14:00-15:40 【第一梯次報名】 第二梯次 15:50-17:30 【第二梯次報名】 手作地點|臺灣大學 博雅教學館 *實際教室將於行前通知時公布 活動費用|免費,請提前十分鐘到場
藝術家鍾凱翔的創作常伴隨著動保議題,不論是大學早期為了生態保育展覽製作的「石虎」、「穿山甲」到畢業製作《剝奪》系列作品的「鹿首」、「犀角」、「象牙」等作品,都再再顯示了人類因欲望威脅動物生存的福祉及權利。本課程除了會介紹客家童謠《山狗大》(客語:蜥蜴)外,也帶領民眾以瓦楞紙折出小小山狗大。
參與者攜帶: 剪刀、想上色者可帶彩色筆。
藝術家|楊芳宜與賴桂春(客籍) 展出地點|綜合教學館一樓
作品名稱|恩等 華譯:我們 作品簡介| 藝術家芳宜首次邀請自己的媽媽參與創作, 運用舊布條與 塑膠袋, 採異材 質編織的方式, 創作超大型的「 花布 揹帶」,象徵兩代之間既連結斷裂、卻又渴望共創的關係,詮釋矛盾又濃郁的愛。也期待以作品反思當代浪費問題:過去物資缺乏,客家人惜物愛物,對比現在便利生活下,物質過剩只求自利的社會問題,客家惜物的美好精神,如何延續?
應用媒材| 回收舊布、衣、塑膠袋、線繩、鉤針 。
藝術家|鍾凱翔 展出地點|博雅教學館一樓
作品名稱|山狗大 作品簡介| 創作靈感取材自客家童謠《山狗大》-「山狗大恁作怪,看到人含含拜。有時有日,分我捉著,一片滷鹽一片曬。山狗大恁作怪,看到人含含拜。有時有日,分我捉著,一片滷鹽一片晒曬。」 客家人 早期 多 居 住在山區,自小就與小動物相處,大部份的男孩子都有捕捉蜥蜴戲玩的經驗,特別是「山狗 大 」,牠們的長相雖然可怕,但是牠們是絕對溫和無害的。 故 以 客家童謠《山狗大》的創作靈感結合創作場域之氛圍 塑造 彷彿回到 藝術家凱翔 小時候的家鄉。
應用媒材| 瓦楞紙 、 瞬間膠
藝術家|林資芬 展出地點|綜合教學館一樓
作品名稱|樹下廊間 作品簡介| 靈感來自客家夥房最具人情味的空間:『廊間』,是凝聚聚客家宗族力量的重要生活交際空間、必經之穿廊,亦兼具家內客廳與餐廳等群聚生活核心。設計以黑柱為圓心、大樹下為寓意,希望以此裝置帶來人們在文化中心的交流互動,歡迎觀者於此場景中穿梭停留、休憩聚集。
應用媒材| A. 外層帷幕:白色六角網,直徑4.7公尺的圓弧形,上有通道門洞。 B. 樹葉、樹果:毛線、舊布條、麻線。 C. 樹底座:軟墊、毛線。
藝術家|李凌瑋 展出地點|博雅教學館一樓 *此作品展出僅到11/6(五)下午五點,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作品名稱|無關性別 作品簡介| 西班牙語單詞分陰性和陽性!人類或者動物有男女或公母之分還可以理解,但物品單詞也有公母之分!比如椅子是陰性,沙發是陽性,雜誌是陰性,報紙是陽性等等。而客家話也有類似的情形:比如舌 ? 舌頭 是女生,耳公 耳朵 是男生,鑊 ? 鍋子 是女生,碗公 碗 是男生,娘婆 芒草 是女生,石牯 石頭 是男生等等,因為大部份單詞沒有生命,當然也就無關性別,倒是這些性別賦予想像力的觀察還頗有趣味。
應用媒材| 金屬畫框 、 貼紙輸出
活動時間
2020/09/14(一)- 2020/11/15(日)
地點
臺大 博雅教學館一樓、綜合教學館一樓
隨時掌握臺灣大學藝文中心各項活動情報,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展覽、講座...等豐富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