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交響: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赴日行前公演

時間|2025年10月8日(三)19:00
地點|臺大遊心劇場
入場方式|於網站報名  尚未開放,敬請期待
演出團隊|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藝文中心
合作單位|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財團法人臺大系統文化基金會

 


 

【節目內容介紹】

巴里島除了是世界著名的觀光旅遊勝地,亦擁有各種豐富藝術生態。巴里島甘美朗樂舞是當地宗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不論是傳統儀式或慶典,甘美朗都是必備的。甘美朗更不斷推陳出新,新創作品又會回饋到村落與儀式中使用,是傳統與創新共生的最佳典範。

臺大甘美朗永恆之歌樂團(NTU Gamelan Gita Lestari)於2018年創立,擁有全臺唯一一套克比亞甘美朗(Gamelan Gong Kebyar),為巴里島最為流行的甘美朗種類之一,其宏亮與突然爆發的力量,為每年巴里島藝術節中受矚目的節目。

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將於2025年10月前往日本島根縣美鄉町參與巴里島藝術節,並特邀國際著名巴里島作曲家 I Nyoman Windha、資深舞蹈家 I Gusti Agung Ayu Warsiki及他們的年輕舞者孫女Keisha Anggita Pramesti來臺與樂團集訓,及後一同前往日本演出。鑑於千載難逢的機會,亦為推廣在臺之印尼表演藝術,臺大甘美朗樂團特於遊心劇場舉辦一場行前展演,樂團將與三位巴里島藝師,及多位在臺印尼舞者,呈現多首傳統與新創樂舞。

甘美朗樂團團名「永恆之歌」(Gita Lestari)由Windha老師命名,象徵甘美朗聲音在臺灣能永遠地流傳。除了巴里島經典曲目和Windha老師的著名作品之外,本次展演將包含兩首融合臺灣音樂元素的新創曲目:一首由Windha老師創作,另一首由臺大音樂所碩士生暨全球音樂獎得主楊易修創作,望能讓觀眾感受出巴里島樂舞文化傳承之熱情,並透過與東南亞共同交織出的聲響,突顯臺灣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具時代意義的地位。

 


 

【曲目安排】

Tari Sekar Jagat

作曲|I Nyoman Windha
舞者|Ni Kadek Puspita Dewi, Gusti Ayu Kadek Yuliani

創作於1993年的迎賓舞曲,以東巴里島Tenganan村的Selonding甘美朗為靈感,而編舞者則是著名巴里島舞蹈家N.L.N. Swasthi Wijaya Bandem,舞蹈意為用芬芳的花朵讓世界更美麗。

 

Wahyu Giri Suara

作曲|I Nyoman Windha

1987年巴里島藝術節克比亞甘美朗比賽之得獎作品,以不規則的樂曲循環周數為特色,在刺激的節奏中可聽到樂器間的複雜層次及相互較勁。

 

Tari Condong

舞者|Keisha Anggita Pramesti

Condong為雷貢舞(Legong)的開場,其角色為侍女。動作快速且激烈,為十九世紀至今一直受歡迎的宮廷舞蹈。

 

Gita Lestari

作曲|I Nyoman Windha

以〈雨夜花〉和〈望春風〉旋律改編而成,由安克隆甘美朗(Gamelan Angklung)搭配殼仔弦演出。

 

Tari Margapati

舞者|I Gusti Agung Ayu Warsiki, Kaleb Fransgo

1942年由I Nyoman Kaler 編舞。舞者利用銳利的眼神移動、突然抖動的手臂以及快速的腳步,配上強烈而急速的音樂節奏,呈現森林之王老虎的英姿。

 

鬥鑼令 Tarung Gong

作曲|楊易修

此曲由金球獎得主楊易修特別為此次演出新創,曲名取「鬥」之鬥鬧熱、競技之意(Tarung亦為印尼語「鬥」之意),闡釋北管與甘美朗兩種音樂形式熱情的碰撞。

 

Topeng Tua

舞者|Anastasia Melati

Topeng Tua 是老人面具舞。年老的主角曾是絕頂舞者,雖如今已年老,失去當年的風采,但仍時常回想著當年的英姿。

除了演出精彩曲目,現場亦將進行甘美朗示範解說

 


 

【演出團隊介紹】


巴里島來臺藝師


I Nyoman Windha 國際著名巴里島作曲家

I Nyoman Windha畢業自巴里島藝術學院和日惹藝術學院,2005年取得美國Mills College碩士學位,長期擔任巴里島藝術學院作曲系教授。是國際公認最具代表性的巴里島作曲家之一,被譽為甘美朗世界的莫札特。Pak Windha經常受邀赴國外教學,也代表任教學校出國巡演,足跡遍及全球。此次為Windha老師第五次來臺,將與臺大甘美朗一同訓練,以及前往日本美鄉町演出及交流。

 

I Gusti Agung Ayu Warsiki 巴里島舞蹈家

出身舞蹈世家。自巴里島藝術學院畢業後,長年任教巴里島藝術高中。她與Pak Windha數度擔任Gamelan Sekar Jaya的駐團指導,也多次隨團赴歐亞不同國家演出。此次為Warsiki老師第五次來臺,將與臺大甘美朗一同訓練,以及前往日本美鄉町演出及交流。

 

Keisha Anggita Pramesti 巴里島舞者

Windha與Warsiki夫婦的孫女,從小耳濡目染,年紀雖輕卻已經獲得許多舞蹈比賽的獎項,更無師自通,已能演奏困難度極高的皮影戲甘美朗,也能打鼓,樂舞天賦極高。此次為Keisha第二次來臺,將與臺大甘美朗一同訓練,以及前往日本美鄉町演出及交流,並希望藉由她的參與演出,讓觀眾體會巴里島對於兒童學習傳統樂舞的培養。

 

在臺印尼樂舞專家

 

Anastasia Melati

資深日惹宮廷舞者,也學習巴里島舞蹈多年,為本校音樂所兼任講師,曾多次協助本校巴里島及中爪哇舞蹈之教學與演出。目前為北藝大舞蹈系博士候選人,研究在臺移工之舞蹈與身體經驗。

 

Ni Kadek Puspita Dewi

出生於巴里島丹帕沙市,自4歲便學習舞蹈,至今擁有超過30年豐富舞蹈經驗,精通多種傳統及現代舞蹈。大學畢業後在醫院從事接生員工作,後於2021年跟隨家人移居臺北。曾多次與臺大甘美朗合作演出。

 

Gusti Ayu Kadek Yuliani

現於臺北工作,家人現定居於蘇門答臘南部。從小愛上舞蹈,不單在宗教儀式中擔任舞者,更參加不同的舞蹈比賽。熱愛舞蹈,認為能從舞蹈中紓發情感。曾與臺大甘美朗合作演出。

 

Kaleb Fransgo(吳迦勒)

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碩士,來自印尼,家人現定居於巴里島。自2021年起修習臺大音樂所的巴里島甘美朗課程,後加入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並參與多場演出。熱愛巴里島文化,尤其是舞蹈,每當聽到甘美朗的旋律,身體總會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節奏舞動。希望能持續學習,進一步探索峇里島的文化之美。於2024年首次演出巴里島舞蹈。

 

臺大永恆之歌甘美朗樂團(NTU Gamelan Gita Lestari)

臺灣大學音樂學研究所自2018年成立的巴里島甘美朗樂團,由臺大音樂所特聘教授王櫻芬教授創立,指導老師為國際著名巴里島作曲家 I Nyoman Windha,目前成員包括臺大及臺師大師生及畢業校友,均來自不同的學科背景,成員來自臺灣、印尼、馬來西亞、韓國、日本、香港等地。樂團於國內有多次演出經驗,亦與在臺印尼相關組織有密切合作及交流。

 

本次演出名單

王櫻芬教授、劉亦修、徐承任、廖聖捷、楊易修、徐佳郁、蔡安娜、綱川愛實、陳瑋廷、黃雨農、陳福笙、黃捷翎、許勻婷、魏郁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