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心
中心活動
場地租借
合作提案
出版資料庫
ActionA建築行動建築工作坊 Archiwalker
一覺醒來,讓緊閉一夜的眼皮重新感受光,感受光的溫度,感受時間慢慢的經過。聽,在這個時間刻度有什麼聲音,有什麼活動在發生?將時間、空間、感官化整為一,學習敏銳,學習觀察這個世界。由年輕建築人組成的「藍領設計」,將帶大家一同回歸直覺,演繹環境,發現時間裡的空間觀。
「街道上醒目的東西引人注目,但不起眼的東西在路上才是多數,不起眼的東西可是會發出光芒的呢!那種不想被察覺的微小光芒。」
早在20年前就開始,日本前衛藝術家赤瀨川原平及幾位學者就倡導「路上觀察」活動,他們是一群對世界好奇的人,當他看了夥伴的路上觀察記錄,便說;「如果外星人登陸地球的話,做的大概也就是這些事吧!?」這場工作坊由建築人帶領,邀請你跳脫平時的視角,一同在台大校園裡發現平時忽略的事物~
《路上觀察學》給路上觀察學新手的建議
Step 1 Feel
打開身體的感知開關
走走停停將自己置入環境之中尋找一個觀察定點。開?五感感受時間深刻的接收環境所提供的資訊。 風從哪裡吹來? 昆蟲們住在哪裡 ? 人們行徑在校園有沒有固定的路線? 地面的材質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Step 2 Observe 觀察與閱讀空間
建築師的挑戰是在人文景觀與自然之間協調、配置出一個符合當下需求的構築物。漸漸的不同的建築、生物與自然共同構成了我們生活的空間。 學習運用不同的感官、角度去觀察去閱讀一個空間。 這個宇宙無時無刻在改變萬物的關係也隨之而動。 環境的氣氛、土壤的質地、空氣的味道、牆面的色彩‧‧‧ 思考該如何記錄這些變化除了拍照、撿拾、繪圖、文字還有什麼方式 這些記錄組成了什麼樣的訊息
Step 3 Output 將觀察轉換為作品產出 體驗建築人的心手合一精神 在建築師創作出作品前,往往需要無限走動於基地之中,觀察、發揮想像,並分析、歸納自己的所得,用手邊材料示意出來。這也是此工作坊的成果目標! 如何運用瓦楞紙、紙板、繩、畫筆等唾手可得的材料,將你的觀察濃縮、收斂在一個於30×30公分、高度不限的作品內呢?與其說是作品,不如說是利用手作來表達你對環境的觀察,或許,只是一些感覺加總的記錄;或許,集結起來的意象明確清晰,已是一棟建築的前身也說不定。。 例[ 時間/向心/平衡/地心引力/空間 ]
【報名資訊】 1.此工作坊有9/2、9/3兩個場次臺灣大學三校聯盟學生及教職員優先錄取 2.報名費用每人500元含講師費、午餐及材料費 3.報名截止日 8/13(日) 24:00 4.工作坊包含部分手作建議自備慣用的剪刀、美工刀其餘材料由主辦單位準備 5.報名頁面
【活動流程】
9:00-10:00 報到、Archiwalker工作坊概念簡介、案例分享
10:00-11:00 不分組校園走讀
11:00-12:00 觀察的定義為何觀察、如何觀察、觀察什麼、何時觀察、觀察方法介紹 分組
12:00-13:00 午餐
13:00-14:00 各組分享觀察收穫 資訊整理、歸納
14:00-17:00 轉換與再現 作品產出30*30公分作品及設計概念文字
17:00-18:30 創作成果分享茶會
【成果展示】
工作坊結束後,學員們的作品將被裝置於這次藍領設計特別為活動設計的移動裝置上,成為建築行動系列活動的流動展出,不定時出現在校園,傳達各位自生活觀察中轉換得來的設計宣言。
【關於藍領設計】
◎更多系列豐富內容請見 Action A建築行動
隨時掌握臺灣大學藝文中心各項活動情報,音樂、戲劇、舞蹈、電影、展覽、講座...等豐富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