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廣宇視覺藝術工作坊

許你一道彩虹偷走你的夢_藝術實驗與社會關係建立

前導講座

主  題|「用餘光目擊一切_崔廣宇的藝術社會參與」
時  間|2023/12/05(二)15:00-17:00
地  點|臺大藝文中心雅頌坊
報名資格|不限,對視覺藝術有興趣或有意願參與工作坊者皆可報名。
報名方式|已結束
主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

視覺藝術工作坊

師  資|崔廣宇
報名資格|國立臺灣大學系統(臺大、臺師大、臺科大)學生
徵件時間|2023年12月25日至2024年01月19日
徵件方式|已結束
招收人數|6至8人。
申請資料|上傳至雲端資料夾,提供雲端連結。

  1. 個人基本資料、簡短自傳並詳述參加工作坊的動機。

  2. 作品:平面資料(PDF檔案)、圖片(JPG檔)、影片(提供YouTube連結,音質清晰且畫質需在720p以上),或者任何一般不認為是藝術而你覺得是、你個人懷疑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藝術且有理由非要去做做看的生活社會實踐行動或概念想法。

  3. 視作品創作需求,酌予補助製作費用6,000元為原則。

錄取公告|2024年2月中
 工作坊|2024年3月至5月
 成果展|2024年05月27日至2024年06月13日

【課程方向】

本工作坊著重在以「藝術的方法」建立生活與社會實踐的實際操作,所謂藝術方法並沒有媒材上的設限,基於當下媒體介面的多元與成熟度,如何運用每個人生活中隨手可觸及的影像紀錄媒體去建立「不滿(足)_想像構思_調查_操作_記錄_呈現_與生活、社會對話」的創造性操練,以修復藝術與社會之間的斷裂即是本工作坊課程的主要目標。於學期末舉辦展演呈現學員們的作品成果。

【授課時段】

每堂課於台大藝文中心18:00 – 21:00進行。

2024/03/05(二)18:00-21:00
2024/03/19(二)18:00-21:00
2024/04/02(二)18:00-21:00
2024/04/16(二)18:00-21:00
2024/04/30(二)18:00-21:00
2024/05/07(二)18:00-21:00
2024/05/21(二)18:00-21:00

【課程進行概要】

本工作坊著重整合個人(或彼此)資源於現實生活進行藝術實驗與操作的層面,學員須利用工作坊課程以外的時段與空間進行實驗、演練與操作。而每月兩次至三次於藝文中心的課程主要是讓學員聚再一起各自提出自己實驗的階段性成果,讓彼此相互觀摩、討論,教授則依照個別學員狀況提出建議,不排除讓學員合作進行計畫。課程以外的時間如學員之間的合作或者需要與教授討論計畫,在取得學員的共識下可以視情況彈性調整課程時段。

【課程進行重點】

  1. 對生活的提案_離你最近的也最致命:以學員個人以為的中心向外可以觸及到生活中離自己最近最重要的,無論校園、社會體制、科技發展、文化流行、政治光譜、家庭、感情發展、國際局勢等等進行提案,斟酌情況分組共同執行或單兵操作。

  2. 藝術作為主體還是實踐的方法:強調此工作坊課程著重生活以及對外面向的操作,鼓勵學員把無論是內在還是外部的課題透過創造性的方法進行清晰的表述,使欲表達之觀念、概念能透過較精準的呈現手段對所處文化場域進行干擾。

  3. 所謂藝術的材料是什麼:案例介紹,讓學員對於「可操作介面」有初步的意識,並作為將來練習的參考。

  4. 試著修復藝術與社會間的斷裂:無論藝術神殿(場館、市場)內發生的是否都能叫做藝術,神殿之外那些嘗試建立起生活與創造性社會脈絡的實驗才是當下重要的文化課題。

【講師介紹】

崔廣宇

崔廣宇作品探討人與社會系統之間的適應關係,並透過行動來重新定義或者質疑所處的體制系統,藉由超出常態標準的行為與試驗,來建立一套生存與重新定義現實的方法。藝術家將這樣的行為視為一種衡量環境寬容度的媒介,並企圖將存在於體制中的關係,以行動來突顯某些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價值背後的荒謬。透過如此轉換現實,穿越於體制或是環境障礙的測量與示範,宣示了一種游擊式介入社會的行動,並挖掘更多潛伏在日常環境的隱形關係。

崔廣宇於1974年出生台北,1997年畢業於國立藝術學院,並曾經受邀展覽於威尼斯雙年展、利物浦雙年展、Werkleitz雙年展,西班牙蘇菲亞美術館、卡爾斯魯厄藝術與媒體中心,紐約雀兒喜美術館、東京森美術館、林茲OK藝術中心。

 

城市按摩:美麗的髒泡泡

「在這個行動紀錄裡,我製做了一個利用汽車排氣來驅動的泡泡機,目標是要把一輛輛載著乘客的公車(遊覽車、卡車…)變成了靠著廢氣運轉的行動泡泡機,透過車輛在城市中的來回穿梭、摩擦出一個包覆著骯髒空氣的美麗假想。就如同充斥著我們日常生活的其它事物一般,我樂觀地將這不完美轉化、粉飾成為一場夢幻的街頭泡泡秀,同時透過這個象徵性的對比在提問著,在我們眼前這個被漂亮說詞所包覆的當代生活背後,到底是什麼在塑造和驅動著我們的生活?而我們是否還有能力去想像,甚至創造自己與這些生活系統的關係。」